概况

  沿革民国时期,所辖自然村分属鲁东行署海阳县第一区、第六区管辖。1941年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,所辖自然村分属海阳县第九区、第十一区、第十二区管辖。1950年政区调整,所辖自然村属海阳县第九区、第十区管辖。1956年撤区建乡,所辖自然村分属二十里店、大丛家、炉上、姜家庄、潮外、台子乡管辖。1958年成立二十里店人民公社。1965年改为二十里店区,区下设6处公社。1968年撤消区建制,恢复二十里店人民公社。1984年设二十里店乡。1993年撤乡设镇。
  地理位置二十里店镇位于海阳市西部,镇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21°03′,北纬36°45′。东邻东村街道办事处,南接大阎家镇,西傍小纪镇,北与东村街道办事处、小纪镇交界。
  自然状况境内属暖温带东亚季风性气候,半湿润地区。境内土地分为丘陵、平原组合地貌。南部平原占全镇总面积的20%。主要山脉有寨山、龙山、马山等;主要河流有窦疃河、纪疃河。有海阳市第二大水库--里店水库。镇内交通发达,海莱公路、乳即一级公路横穿东西。全镇主要矿产有铜、铁;主要农作物有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花生、地瓜、苹果、蔬菜等。
    2002年,全镇辖42个行政村,总面积104平方公里,11716户,33698人。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9799万元,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49.3%、37.5%、13.2%,人均纯收入3295元。全镇工业总产值4.9亿元,出口创汇800万美元。1999年起,连续四年被中共海阳市委、市政府评为先进乡镇,是胶东半岛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。


大事记


  1942年中共海阳县十二区(龙山)区委成立。
  1943年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进驻修家夼村。
  1944年龙山区中队一举粉碎反动道会门--佛教会组织的龙山暴动。
  1958年花崖铜矿开工建设,开采历时8年。
  1958年11月-1960年5月海阳县第二大水库--龙门水库建成。1966年改名里店水库(下同)。总库容2343万立方米,兴利库容1000万立方米,流域104平方公里,灌溉面积180公顷。
  1960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,在二十里店设省立初级中学--海阳第十五中学,翌年改称海阳第十二中学。
  1962年秋公社人武部组织80余名民兵,参加搜捕登陆的台湾小股匪特,受到县武装部和烟台军分区表彰。
  1964年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带领省工作组进驻纪疃,开展“四清”运动。
  1975-1977年二十里店公社组成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农田基本建设兵团,先后完成了整修埠峰村河道、埠峰至潘家连村路和半社乡村水库等工程。
  1975年徐向前元帅率八大军区首长到西上庄将军岭视察。
  1988年9月25日全县第一座微机集控35KV变电站,在本乡投入运行。
  1989年埠峰村建成全乡第一个日光温室大棚,带动了全乡及全市的蔬菜大棚发展。
  1993年二十里店乡党委、政府机关从后店村迁至岚前坡村西新址。
  同年二十里店乡改称二十里店镇。
  1997年3月镇政府为方便二十里店、大阎家、凤城、辛安、东村、小纪、行村等周边村镇菜农的交易,采用入股的形式,集资140万元,建成面积8公顷的蔬菜批发市场,平均日交易蔬菜24万公斤,年均交易额1250万元。对丰富烟台、威海、青岛、上海、天津、武汉及东北三省等地居民的菜篮子作出了贡献。


经济发展


  第一产业1949年,全镇粮食亩产只有75公斤左右。到1979年,粮食亩产增长了5倍。1998年,全镇农业总产值达36786万元,粮食总产达2702.4万公斤。2002年,全镇粮食亩产608公斤,总产2040万公斤。
    20世纪90年代初,本镇围绕蔬菜生产,大力发展高产、优质、高效农业,鼓励农民发展大棚蔬菜。1998年底,全镇大棚总量达4100多个,年产蔬菜6000万公斤,收入达6000多万元,成为胶东蔬菜生产第一镇。
    2002年,全镇第一产业总收入29487万元,其中农业收入20160万元,畜牧业收入8993万元,林业收入219万元,渔业收入115万元。
  第二产业建国前,仅有少数手工作坊。建国后,建立了金属制品厂、拖拉机站、针织服装厂、童鞋厂、食品厂、织布厂、砖瓦厂、建筑公司等。1980年,工业总产值约800万元,从业人员约1000人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先后发展了木器、建材、电器、纺织、金属制品、皮制品等中小型集体企业,其中建筑石材、标准螺丝已打入国际市场。2000年,工业总产值达31987万元,利税715万元,从业人员3257人。
    2002年,全镇农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70人,收入22439万元。其中工业收入16035万元,建筑业收入6404万元。
  第三产业建国初期,只有赶集的小商、小贩,收益仅够养家糊口。改革开放后,镇党委、政府积极引导、扶持群众发展第三产业,相继发展了商店、饭店、理发店和机械修理、车辆运输等行业。
    2002年,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15人,收入7873万元。其中运输业收入2318万元,商饮业收入3094万元,服务业收入1864万元,其它收入597万元。
    清光绪七年(1881年),二十里店就成为海阳重要集市。2002年,全镇有集市5处,上市总摊位1320个,成交额1985万元,上市人数2.1万人。
2002年二十里店镇集市简况表


┌───┬─┬──┬───┬───┬──┐
│市场 │集│上市│年成 │上市 │设立│
│名称 │期│摊位│交额 │人数 │时间│
│   │ │(个)│(万元)│(万人)│  │
├───┼─┼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┤
│二十里│一│350 │700  │0.8  │1881│
│店市场│六│  │   │   │  │
└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┴───┴───┴──┘


续表
┌───┬─┬──┬──┬──┬──┐
│孙格庄│四│210 │420 │0.3 │清末│
│市场 │九│  │  │  │  │
├───┼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┤
│靠山 │二│200 │150 │0.2 │1992│
│市场 │七│  │  │  │  │
├───┼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┤
│岚前坡│三│350 │485 │0.5 │1994│
│市场 │八│  │  │  │  │
├───┼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┤
│朱坞 │四│210 │230 │0.3 │1999│
│市场 │九│  │  │  │  │
└───┴─┴──┴──┴──┴──┘


特色产业1997年,投资140万元建成二十里店镇蔬菜批发市场。蔬菜生产的发展,拉动了二十里店镇相关产业的发展。2002年,全镇有日光温室大棚4331个,大小弓棚2130个,全镇蔬菜面积546公顷,总产量7320万公斤。围绕蔬菜业建起两个加工储藏项目,总投资940万元;二十里店镇蔬菜市场被烟台市政府评为“烟台市十佳专业批发市场”,“烟台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佳专业乡镇”。


社会进步


  文教科技解放前,境内只有为数不多的私塾。解放后,建成窦疃、朱坞、孙格庄、里店、埠峰、花崖、西马格庄7处完小。1960年8月,海阳十二中建立,开始招收初中学生。1970-1982年,招了12届高中生。1994年,海阳十二中更名为二十里店镇第一初级中学,孙格庄联中更名为二十里店镇第二初级中学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幼儿教育、成人教育、基础教育迅速发展。到2000年,有幼儿园27所,有幼儿705人;1986年,二十里店乡成人学校成立,到2000年,累计培训人才4500多人;1999年,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阳市支公司捐资20万元,地方集资20万元,联合建成高标准的希望小学1所。2002年,全镇有小学6处,在校生2214名;中学2处,在校生1957名。学生入学率、巩固率及校舍改造均达规定标准。自建国至2002年,全镇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251人。
    建国后,群众文化逐步活跃,日趋繁荣。1966年建广播站,1976年建文化站,1978年电影队成立。20世纪80年代,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和机关学校都建起图书阅览室。
  医疗卫生建国前,只有2家私人药铺。1958年,二十里店公社卫生院成立。2002年,有职工22人,设有内科、外科、普外科、中医科、小儿科、妇产科、检验科、放射科、B超室、防疫科、手术室、消毒供应室等科室。全镇有村级医疗站44个。
  人民生活解放前,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。建国后,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,经济收入也大幅度提高,农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。2002年,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。全镇电话装机总量2891部,8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,人均住房面积达22平方米,人均存款1025元。


组织建设


 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9年6月,张秀峰在埠峰村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当年9月,埠峰村党员发展到11人,并成立了当时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,张秀峰任党支部书记。1942年,中共海阳县十二区(龙山)委会成立,李忠厚、张善亭任书记。1945年1月,成立中共龙山区委员会,驻地后店村,先后有张善亭、高贤亭、蔡永福、毛贵云、孙忠远任书记。1950年2月,中共龙山区委员会改为中共海阳县十区委员会,驻地后店村,先后有孙忠远、刘允保、纪德文、杨芳太任书记。1956年10月撤区委,设5个乡党委。域内有中共二十里店乡委员会,驻地后店村,先后有李国亭、张希武、杨芳太任书记;中共姜家庄乡委员会,驻地姜家庄,书记修仁志;中共炉上乡委员会,驻地炉上村,书记先后为祁学仁、杨芳太。1958年9月,成立中共二十里店人民公社委员会,驻地后店村,先后有杨芳太、杨泽芹、高成功、王元国、刘恒乐、王克俊、于洪贵、于作堂任书记。1984年撤公社党委,设中共二十里店乡委员会。1993年撤乡党委设镇党委,辖党支部66个,党员1963名。其间先后任乡、镇党委书记的有谭政广、孙长良、牟治国、吕佩东、孙武令、王浩。2002年,镇党委辖60个党支部,2062名党员。
 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2年,海阳第十二区公所成立,张善亭、王云生任区长。1945年1月设龙山区公所,区长毛贵云、纪兆德、纪德文。1950年2月,龙山区公所改为海阳县十区区公所,驻地后店村,先后有杨泽芹、李丛先、刘恒乐、鲁清江任区长。1956年10月撤区公所,设5个乡人委。域内有二十里店乡人民委员会,驻地后店村,先后有杨泽芹、鲁清江、曲和、李国亭任乡长;姜家庄乡人民委员会,驻地姜家庄,乡长曲京秀;炉上乡人民委员会,驻地炉上村,乡长唐仕玉。1958年9月,建二十里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。1968年,成立二十里店公社革命委员会。先后任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曲京秀、于修仁、李国亭、黄芝秀、孙正庆、薛本亭、于佐成、高春旭、刘恒乐、王延国、王文芝、王克俊、于洪贵、于作堂、刘福同。1984年成立二十里店乡人民政府,1993年10月改为二十里店镇人民政府。先后任行政主要负责人有姜涛、于成福、牟治国、吕佩东、李德谦、姜晓东、李建勇、徐明国。